close

  過完暑假,就是國高中升三年級後必須面臨的升學問題,開始要渡過晚自習、補習班、圖書館的生活,念著很多不想念的公式、讀著很多不想讀的過去,為了就是一年後享受甜美的果實。台灣的教育存在一個盲點,好像每個人都必須一路升學,直到念到最高學歷才肯下車。很多人進了大學,還茫然修著通識課、轉系考、轉學考,浪費太多時間做自我探索。就這樣一拖再拖,專業方向一改再改,甚至到了30歲而立之年,還在問「我到底想要做什麼?」

  記得在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,我很愛看日劇「東大特訓班」,總覺得透過看這部日劇,可以偷學一點念書的小撇步,故事描述曾是暴走族的三流律師—櫻木建二,為了增加自己的業績,要將原本瀕臨破產、平均偏差值36、大學錄取率只有2%、被稱為「笨蛋高中」的私立龍山高中,改造成每年有超過100人以上考進東京大學(日本的第一志願)的升學名校,並賭上了自己的名聲,但在這過程中,學生們也紛紛面臨到許多人生的選擇課題,不知道為何要升學、不知道為何要選擇東大。日前台大甄選入學放榜,出現不少同時錄取多系的「四冠王」、「五冠王」,但細看這些科系,往往橫跨兩、三個類組,想念的科系南轅北轍。這些學生不乏是先選校,想進台大再說,但也有不少人確實是進了最高學府,對自己要選哪一系,依舊茫然。

  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,高壓的競爭環境從小開始,比家境、比才藝、比外型、比財力,很多國小同學都會在下課時參加許多才藝課,彈鋼琴、拉小提琴、打爵士鼓樣樣精通,假日還會去學游泳、跳舞,放長假時還會跟父母一起去國外度假,讓自己拓展視野。常常在班上聽見「我昨天都沒念?」但考試考100分;「我這麼胖誰要我?」男朋友卻一個一個的換,諸如此類的對話,不斷在生活中上演。但最重要的是,當問到「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?」時,永遠沒有人可以很明確地回答你「他的未來」。可能是「媽媽說要做這個比較有前途」、「老師說這樣對未來比較有保障」,但從來沒有任何人很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,對於這樣的同學和自己,也感到很無助。

  雖然我從國小就立定志向要朝媒體業前進,但對自己的人生歷練一直沒有信心,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足而且什麼都不會,也希望直接去技職體系唸書就好,學個一技之長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也比整天念著高中課本,看著了無生趣的地理歷史、乏味的英文數學強上許多。

  有一天,我在導師辦公室怯弱地說:「老師?你覺得在這個年紀,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?」老師緩緩地說:「為何不可?如果你在這年紀就找到有興趣,還足以供給你生活一切的事情,那老師恭喜你,並希望你盡全力去做;但如果沒有,就先好好把書唸好,因為這是改變現況和生活最直接的方式。」一直到現在仍不斷在我的腦海裡迴盪,這句話讓我開始對念書產生興趣,讓我對上課鐘聲產生了迷戀,在某段國中時期我一直是班上的吊車尾,對於一個沒有好家境、好外型跟好成績的我,一直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,但因為這句話,讓我對我的未來產生希望,對我的人生藍圖有了畫面,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。或許,你跟我一樣,在讀書的時候還沒看清這世界,沒關係,那就在讀書的過程中看清這個世界,找到有興趣的事情,並走出自己的路。

學校就像一個售票站,要去那個目的地,是由學生自己決定,「讀書」,只是其中一個轉運站罷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K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